首页» 党建工作» 组织活动» 【党史学习教育】"我听亲人讲四史"系列报道(二)

【党史学习教育】"我听亲人讲四史"系列报道(二)

发布日期:2021-04-07

【党史学习教育】"我听亲人讲四史"系列报道(二)image.png

粮票:承载一代人的回忆

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的。在这个进程中,有许多故事、老物件、人和事儿都可能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在我身边,我的亲人们都多多少少经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而他们所提到最多的,我认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粮票了。

粮票通俗来讲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在我小的时候,每当家长让我去买冰棍、买报纸或者购买柴米油盐酱醋的时候,都一定会跟我念叨一下以前的冰棍和水果糖几分一个、以前买粮食都是用粮票换的。这仿佛是老一辈们怀念的一个媒介,同时对当时的我还是个很遥远的概念。直到我长大之后才能明白,粮票就类似于当时的钞票,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但是放在现在来说,他是收藏者的新宠,也是几代人的回忆。

image.png(图片来源网络)

粮票的背后就是票证经济,是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他的题材广泛,印质精细;有一些发行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公粮票,是解放战争时期给那个军队在人民群众支持下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在这之后的,主要是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靠粮票、布票等票、证过日子的计划经济时代。

最早实行凭票证供应的就是粮食。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自然无法做到敞开供应。1953年,中央政府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1955年,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音质赞习性办法》,很快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的进入社会。在当时,票证发放很多,但是仍然不能涵盖所有商品。因此,在票证之外又发行了一定量的购货本和工业圈。而这些每月定量供给的粮票、油票只有城市人口才有,没有城里人的身份,就拿不到这些票证。

这些都是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时的事情,当时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欲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也正因如此,当时人们效仿苏联开始了“票证经济时代”。

image.png(图片来源网络)

我的妈妈小时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徘徊时期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经历了粮票的使用。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商品市场开始活跃,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越来越松动。到1983年,由国家统一限量供应的只有粮食和食用油。当时我妈妈的家庭中有两个孩子,她与她姐姐,这样的家庭在当时来说凭票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在我妈妈那个年代,粮票对家庭,特别是对孩子们来讲是希望,因为有了粮票,才能有足够的食物去维持温饱,去维持一个家里简单的生计。每个月衣食都是跟人头跟户口相联系的,在我妈妈的回忆中,有的时候去买肥皂、布匹以及做衣服的棉花也需要用粮票,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随着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在全国率先取消票证。这一举动在现在来看十分微不足道,但是在当时却是冒了很大的风险。在经历了两年的实行后,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全国开始普遍取消了粮票。这一票证经济时代也在1993年画上了句号。

image.pngimage.png

现在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小展览厅中,仍展示着部分粮票。他们大小不一且功能不同,我妈妈作为地道的北京人,从小就到百货大楼里进行课余时光的娱乐。时至今日,经历了数次翻新、我国经济情况好转以及时代的发展,当我妈妈带着我一起再次踏入王府井大街的时候还是感触颇深。墙壁的翻新并不影响里面精神蕴含的改变,尤其是当进入百货大楼看到陈列的一个个老物件,她总是会拉着我去讲以前她拿着粮票排队去换衣服、换柴米油盐的场景。现在看来是故事,是我好奇地仿佛已经泛黄的老电影,但却实实在在是几代的人亲生经历。

现在的中国经济已经稳步前进,时代也在不停的变迁。许多物品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革新、淘汰,他们虽然不再使用,但是却真实的反映了一个时间段的变化,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同样在王府井大街上,也有一个叫和平果局的展览,那里陈列了许许多多见证过历史的物品。他们看似冰冷,但是却总能让一代人红了眼眶。正如我的家人给我讲述的粮票一样,现在经济条件改善了,很多东西不再使用,但总能在角落中看到缩影,是一代人的回忆,更是中国发展史的见证路上的标志。

听亲人讲述四史,更具代入感,更加令人动容。